冰敷的方法

 

   冰敷是冷療(cryotherapy) 的一種,由於具備方法簡單、容易取得、療效不錯等優點,因此在急性傷害發生後的24至48小時內,經常被用來減低疼痛、抑制發炎過程、收縮血管減少水腫、以及降低新陳代謝等,進而達到治療急性運動傷害的目的;有時,慢性運動傷害的復健治療過程中,也會配合冰敷來進行適當的運動傷害控制;甚至,棒球投手(或其他以最大運動能力重複進行運動的運動員)在比賽後,也會利用冰敷預防遲發性肌肉酸痛(DOMS)的發生,以便能夠盡快恢復手臂肌肉的機能。

  冰敷的最大生理功能在降低身體局部組織的溫度。皮膚對冷的感覺受納器,其正常反應溫度範圍在10℃至41℃之間。當正常冰敷的過程中,皮膚溫度持續下降至15℃左右時,由於皮膚對冷的正常感覺,會促進交感神經的緊張,經過一連串的生理控制機轉後,進而達到血管收縮、降低血流的功能。如果,冰敷的時間過長或冰敷的方法不適當,可能使皮膚溫度低於10℃以下,那麼,皮膚對冷的正常反應,將會因為感覺受納器的不正常反應而改變,進而出現血管擴張與冷傷害的情形。

   一般來說,在正常的冰敷狀況下,隨著皮膚溫度的降低,在剛開始的三分鐘左右會有冷的感覺,二至七分鐘左右會有灼熱與疼痛感,五至十二分鐘左右會有局部麻 痺、麻木疼痛、刺激反應被阻斷等反應,十二至十五分鐘左右則會出現不增加新陳代謝的深層組織血管放鬆現象,此時,冰敷即應停止,以避免皮膚溫度過低形成的 冷傷害出現。當然,這樣的冰敷生理反應,會隨著冰敷物的冰塊大小、水分的多寡,以及冰敷的範圍與被冰敷者先前的運動狀態等而有所不同。通常,以看不到冰塊 的冰水進行冰敷時,不易出現第三階段以上的冰敷生理反應;以冰塊直接冰敷時,則可能在五分鐘內出現第四階段的冰敷生理反應 (例如冰塊不斷移動的冰按摩時間,通常不會超過10分鐘)。

 

 

 

 

 

冰敷的生理反應(張雯琍,1987)

階段

開始冰敷後的時間

反應

1

0到3分鐘

冷的感覺

2

2到7分鐘

灼熱、疼痛

3

5到12分鐘

局部麻痺、麻木疼痛、刺激反應被阻斷

4

12到15分鐘

不增加新陳代謝的深層組織血管放鬆

 

  儘管冰敷的概念已普遍受到社會大眾的認同,但是,一般人卻往往不清楚如何進行冰敷!通常由冰箱冷凍室取出的冰塊,直接接觸皮膚的冰敷方式,容易出現冰敷的範圍過小、皮膚表面的溫度過低等缺點。因此,瞭解冰敷的正確方式,對於治療急性運動傷害就顯得非常重要。

   事實上,透過水的媒介,冰敷的時間不僅可以延長,還可以避免冰敷可能形成的冷傷害,達到治療急性運動傷害的目標。至於水的多寡,則需視你使用的冰塊大小 而定。如果使用的是「刨冰」,那麼使用的水就要少一點;使用大的冰塊時,水就要多一點。實際進行冰敷時,還應隨時與被冰敷者討論冰敷的感覺,當被冰敷者的 冰痛感持續五分鐘以上或更久,而且沒有任何改善的狀況時,就應隨時停止該次的冰敷,以避免冷傷害的可能。

                                               資料來源:運動生理週訊(第80期)

邁向 身心靈健康! 財富自由! 之路

只要填寫這張 免費 參加的表格...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冰敷 方法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你會紅 的頭像
    你會紅

    祝 大家 身心靈健康! 財富自由!

    你會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